人物小结:演绎了合肥报业传奇,他从工人到董事长,创造出家电品牌神话
仇旭东简介:
仇旭东是个上海人,上山下乡插过队,戍卫边防站过岗。他从通讯员到报社老总,半路出家,演绎了合肥报业传奇;他从工人到董事长,两出两进荣事达,创造出家电品牌神话。也许连仇旭东都没想到,他有一天会重回荣事达。
1994年初,在工厂干了18年,业绩颇佳,从车工一直做到荣事达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的仇旭东,被市委的一纸调令改变了命运,要他到合肥晚报社任党委副书记、副总编辑。
那是一次身不由己的调动。
从经济效益非常好、发展势头很强的荣事达集团调到报社,对个人来说,无疑是个损失。有人给仇旭东算了一笔账,在报社8年半时间,他个人收入至少少拿了上百万元。但当时的仇旭东根本没有想这些,况且,当时的市委书记王太华(现为安徽省委书记)亲自找他谈话,让他感到了这个岗位的重要性,于是他愉快地服从了市委的决定。
八年后,就在仇旭东把《合肥晚报》总资产翻了八九倍,由单一的市委机关报发展成“三报一刊一网和几家公司”,报社银行的存款达到6000多万的时候,市委的一纸调令,又让他摇身一变成为荣事达的接班人。
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奇妙,更何况,命运之手有时并不为自己所左右。从哪里来回哪里去,这句话在仇旭东的身上一语成谶。
低调做人
仇旭东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:处事非常低调。应该说,这种印象的形成与他的两次调动不无关系。
从企业到报社,刚好是仇旭东的不惑之年,已是“不学艺”的年龄了。可是,他必须从头学起,他需要了解文章被排到新闻纸上,再到读者手里的整个过程。以前,是与工人和产品打交道,到报社后是与报人与文字打交道。这种“角色”转换的难度可想而知。虽然报社上下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,但仍然有不少人担心,仇旭东能胜任吗?
孔子说,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。仇旭东要做的是:少说多做,摸索学习。在没有成绩摆在众人面前的时候,再华丽的语言都是多余的。
1995年初,仇旭东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新闻论文《把握报纸新闻舆论导向的度》,在《安徽日报》、《新闻世界》发表后,引起很大的反响,一下改变了有人对他“办报是外行”的看法。他开始施展才能。
合肥晚报已有45年历史,仇旭东在他任上期间,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,“盘活”了这张老晚报。仇在报社留下了不错的口碑:平和、有事业心、能干。他也因此成为安徽产经界举足轻重的人物。
仇旭东带着“成功人士”的光环,不得不从报社再回企业。
压力重重,困难多多。
几乎没有人对仇旭东的重返荣事达看好,包括他的家人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:企业没有报社稳定,风险太大。不过,这个当过兵的汉子,知道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命令,去就去吧。他赴任的时候,远在上海的母亲给他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要求:不能配女秘书,电视上很多企业家都是被女秘书弄下台的。
而且,现在的荣事达与8年前相比,无论是企业规模、市场占有率、产品构成都已今非昔比。仇旭东1994年离开荣事达时正值其上升势头最猛的时候,面临的对手两只手都数得过来,而今,荣事达同其他家电企业一样,一起跌入微利时代,外资巨头虎视眈眈,群雄并起,杀得天昏地暗。
而且,前任董事长陈荣珍是荣事达的“精神领袖”,是他带领员工把一家集体小作坊,奇迹般地拉扯成为家电业巨人。陈在荣事达具有非凡的个人魅力,仇旭东要站在强人的光环下走路,他能保证自己的步伐不在压力下变得积重难行吗?
而且,在荣事达新董事长“提名”一事上,集团内部曾出现一种“僵局”:即上面来人,集团不接受;集团内部推荐人,上面又觉得不合适,从而引发了政企之间一次不大不小的“碰撞”。弄不好,里外不是人。
而且,曾由政府提名的张长琚就在荣事达美泰克董事会遭遇“滑铁卢”,在有关提议张进入董事会担任董事的投票选举中,结果提案以绝对多数遭到否决。
而且……
仇旭东面临着太多微妙的关系,这些问题无一不使他如履薄冰。
尴尬处境
“我进入荣事达是合法的。”
仇旭东很慎重,在获得上级“提名”后,他私底下认真对照了有关文件和法规,并独自上京咨询了一全国闻名的律师,最后得出这一结论。
但这个结论并不能代表一切,荣事达集团董事会的意见至关重要。
董事会的眼睛是雪亮的,他最终获得全票通过。
仇旭东在经营管理上不是外行,他与荣事达有着“血脉相连”的关系,曾参与荣事达第一代洗衣机的研制和生产,并参与1983年~1993年间荣事达集团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。在企业宣传理念上,他曾提出“荣事达——时代潮”的口号,在全国喊得十分响亮。在管理上,他曾提出“零缺陷质量意识”的理念,这在当时的家电行业乃至工业企业颇为超前。加上这几年在报社的出色业绩,没有人不承认,仇旭东绝对是个不错的人选,他可以将荣事达的经营理念一脉相传。
但令人尴尬的是,在陈荣珍退居后,仇旭东始终未能如愿担任中美美泰克合资公司董事长一职,因为当初美泰克方面与中方签定的董事长是陈荣珍,他们对仇旭东一直不承认。仇旭东只得以“出资人代表”身份示人。
恰逢此时,由于中美合资公司业绩下滑,导致美泰克萌生去意,但股权转让一直没有结果,这给荣事达带来了不少内伤。
2003年9月,荣事达再次爆发地震:荣事达75.5%的绝对控股权将卖给一国外企业。此举让业内外人士疑窦丛生,有专家分析,这是因为仇旭东在合资公司身份尴尬而采取的下下之策:与其没有话语权还不如选择放弃。
严峻考验
接手荣事达绝对控股权的是以色列一家名为ElcoHoldingsLtd(简称ELCO)的财团,收购标的为荣事达美方所持的全部50.5%股份和荣事达集团所持的25%股份。
一家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就这样被外国企业所控制,很多人表示不解。联想到合肥市政府撤掉陈荣珍的手法,业界质疑此举是政府意志的再度干预。
由此,不少人想起陈荣珍在位时,曾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的话,“即使卖掉荣事达在中美合资公司中的股份,或者荣事达与其他任何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时,荣事达也要始终处于控股地位。”当初,在美泰克决定要抛出荣事达美泰克的股权时,时任董事长的陈荣珍当即表示,荣事达要“乘机”回购部分股权,占据控股地位。
曾为陈荣珍老部下的仇旭东当然知道陈的意愿,作为一个资本运作高手,他也明白控股的好处和必要。但他坚持让外资企业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,因为他想通过引入外资可以达到“国有股”减持的目的,这样有利于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。牺牲是必然的,荣事达将为此而失去话语权。
仇旭东始终认为,美泰克转让股权是一起非常平常的资本运作,美泰克把股权进行转让,是与美国人的投资观念相关的。“当初与日本三洋一起组建合资公司时,第一年也是亏损,但在1996年,日本三洋又进行了第二期投资。这就是日本的经营理念,他们认为第一年就应该亏损。现在中日合资公司的业绩非常好。美国人则希望投资收益来得快一点。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,他们就有可能把股权卖掉。”
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测,这个与ELCO组建的合资公司是否能满足其赢利欲望呢?一旦经营不顺的话,他们会不会采取美泰克同样的手法继续寻找买家抛售股权呢?
对仇旭东来说,这些都是足以让他失眠的问题。